
喜讯!医院金杏守“沪”者青年突击队荣获昆山首届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提名奖
更新时间:2022-07-06 16:41:00点击次数:2860次字号:小|中|大
昆山市中医医院“金杏守沪者”青年突击队,在上级团组织和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闻令而动,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主动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贡献青春力量,用舍我其谁的斗志,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忘。用大无畏的精神正视疫情,用科学的手段防止感染、疏导压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疫”线集结,共同守“沪”
2022年3月28日凌晨1点,接到上级指令后,昆山市中医医院25名医护迅速集结,组建金杏守“沪”者青年突击队,星夜奔赴,驰援上海第一线。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80% ,“90后”9人、“00后” 8人。作为江苏省援沪医疗采样第一梯队,援沪41天里,他们参与开展上海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累计出动800人次任务,辗转嘉定、宝山、徐汇、黄埔、静安等地共计221个点位,完成25万余次采样工作。除了采样工作,他们还与志愿者改造临时移动采样车,完成整区封控楼采样。在社区开展志愿者院感防护培训以及标本采样送检软件使用培训。在疫情面前,他们绝不“佛系”、绝不怕苦。
“你好阿姨,请把口罩摘下,张嘴,做‘啊’的动作。”陆玉凤是采样先锋队的一员,同其他人一样,她已经连续一月工作在昆山采样一线,来到上海,除了需要学习扫码流程,其他的规范操作一样没少,手消毒、剥棉签、采样、封管每一个动作都获得了上海居民的称赞:“昆山的医生又专业又温柔,谢谢你们!”
“作为一名青年,关键时刻我要冲锋在前!”面对老年人居多的封管控小区,志愿者经常会统计因行动不便需上门采样人员情况,队员姚夏莹每次都会主动了解封控情况,只要符合防控要求的她都毫不迟疑地出发。虽然每次爬楼后都上气不接下气,汗湿重衫,但还是抓紧更换防护服,准备前往下一家。“每一声谢谢,都在提醒我初心是什么!”姚夏莹如是说。
面对风险未知的战场,手中有多少物资才能从容应对是夏益清一直牵记的事。我们随车带到上海的物资,他带头卸货整理,累倒在物资堆边,休息一阵后又立马起身清点造册。“这个时候哪能顾得上休息。只有我们把工作做细了,大家才能多一分保障和安全。”在他带领的后勤保障组的努力下,队员们从无后顾之忧。
党旗飘扬,“医”路先锋
金杏守“沪”者队伍中共有5名中共党员和1名农工党预备党员,在来到上海的第一天,党员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制定每日党章学习方案,通过理论学习,汲取信仰的力量,全力筑牢战疫前线的战斗堡垒。
在进行小队分组时,考虑到党员同志的核心引领作用,领队严志强在四个小组中各安排了一名党员同志担任小组组长或组内骨干。实际工作中,通过在防控一线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凝聚同心抗疫的合力。休息时间,定期开展党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国家抗疫政策,及时了解最新进展,不断增强每一名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党员先锋作用的引领下,不出一周时间,就有16名队员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每日的采样任务完成后,队员们也争相汇聚到鲜红的党旗边合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此次援沪医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未知因素多,只有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高效、顺利地完成任务。
守正创新,传递温暖
在上海的41个日夜里,连日的转战奔波,大家不仅要克服两点一线封闭管理的精神压力,更要撑起每日数万名居民的高强度采样工作,为此,如何让队员们保持昂扬的状态,同时帮助封管控居民舒缓身体和精神压力,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来自昆山市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创新,多措并举,传递中医温馨。
为体现中医的保健特色,队员顾莹莹和唐敏在完成采样工作之余在社区进行了八邪操的分享学习。八邪操简单易学,方便操作,通过拍击手部穴位,可起到提正气,强免疫之效,并且还可舒缓紧张,消除疲劳。队员们还邀请其他一线医疗队、社区志愿者们共同锻炼。通过课件介绍、动作详解视频、实地演示之后,获得了当地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队员汪尧东在驻地利用休息期间,多次参与瑞金医院消化科进修理论课程的授课,在此期间了解到浦东新区居民对新冠疫情存在一定的误解,为此主动提出开设面向居民的新冠疫情线上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降低了居民抗拒核酸筛查之恐慌心理,为后续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缓解了社区工作者的辛劳,为战疫作出了贡献。获得了浦东新区政府的表扬。
90后队员冯致文和00后队员刘彩霞是社交新媒体的拥趸,工作之余总爱用手机记录下所见所闻。于是他们成立了宣传小分队,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策划剪辑了多个视频,有工作照片集,有助力战疫手指舞,有一日生活记录等。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将苏沪同邦,共同战疫的信心传递给群众。
苏州援沪医疗队总领队倪川明总结到:在抗疫过程中,昆山市中医医院青年突击队能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既用大无畏的精神正视疫情,也能用科学的手段来防止感染来疏导压力。“
“疫”线集结,共同守“沪”
2022年3月28日凌晨1点,接到上级指令后,昆山市中医医院25名医护迅速集结,组建金杏守“沪”者青年突击队,星夜奔赴,驰援上海第一线。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80% ,“90后”9人、“00后” 8人。作为江苏省援沪医疗采样第一梯队,援沪41天里,他们参与开展上海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累计出动800人次任务,辗转嘉定、宝山、徐汇、黄埔、静安等地共计221个点位,完成25万余次采样工作。除了采样工作,他们还与志愿者改造临时移动采样车,完成整区封控楼采样。在社区开展志愿者院感防护培训以及标本采样送检软件使用培训。在疫情面前,他们绝不“佛系”、绝不怕苦。
“你好阿姨,请把口罩摘下,张嘴,做‘啊’的动作。”陆玉凤是采样先锋队的一员,同其他人一样,她已经连续一月工作在昆山采样一线,来到上海,除了需要学习扫码流程,其他的规范操作一样没少,手消毒、剥棉签、采样、封管每一个动作都获得了上海居民的称赞:“昆山的医生又专业又温柔,谢谢你们!”
“作为一名青年,关键时刻我要冲锋在前!”面对老年人居多的封管控小区,志愿者经常会统计因行动不便需上门采样人员情况,队员姚夏莹每次都会主动了解封控情况,只要符合防控要求的她都毫不迟疑地出发。虽然每次爬楼后都上气不接下气,汗湿重衫,但还是抓紧更换防护服,准备前往下一家。“每一声谢谢,都在提醒我初心是什么!”姚夏莹如是说。
面对风险未知的战场,手中有多少物资才能从容应对是夏益清一直牵记的事。我们随车带到上海的物资,他带头卸货整理,累倒在物资堆边,休息一阵后又立马起身清点造册。“这个时候哪能顾得上休息。只有我们把工作做细了,大家才能多一分保障和安全。”在他带领的后勤保障组的努力下,队员们从无后顾之忧。
党旗飘扬,“医”路先锋
金杏守“沪”者队伍中共有5名中共党员和1名农工党预备党员,在来到上海的第一天,党员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制定每日党章学习方案,通过理论学习,汲取信仰的力量,全力筑牢战疫前线的战斗堡垒。
在进行小队分组时,考虑到党员同志的核心引领作用,领队严志强在四个小组中各安排了一名党员同志担任小组组长或组内骨干。实际工作中,通过在防控一线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凝聚同心抗疫的合力。休息时间,定期开展党小组的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国家抗疫政策,及时了解最新进展,不断增强每一名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党员先锋作用的引领下,不出一周时间,就有16名队员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每日的采样任务完成后,队员们也争相汇聚到鲜红的党旗边合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此次援沪医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未知因素多,只有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高效、顺利地完成任务。
守正创新,传递温暖
在上海的41个日夜里,连日的转战奔波,大家不仅要克服两点一线封闭管理的精神压力,更要撑起每日数万名居民的高强度采样工作,为此,如何让队员们保持昂扬的状态,同时帮助封管控居民舒缓身体和精神压力,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来自昆山市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创新,多措并举,传递中医温馨。
为体现中医的保健特色,队员顾莹莹和唐敏在完成采样工作之余在社区进行了八邪操的分享学习。八邪操简单易学,方便操作,通过拍击手部穴位,可起到提正气,强免疫之效,并且还可舒缓紧张,消除疲劳。队员们还邀请其他一线医疗队、社区志愿者们共同锻炼。通过课件介绍、动作详解视频、实地演示之后,获得了当地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队员汪尧东在驻地利用休息期间,多次参与瑞金医院消化科进修理论课程的授课,在此期间了解到浦东新区居民对新冠疫情存在一定的误解,为此主动提出开设面向居民的新冠疫情线上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降低了居民抗拒核酸筛查之恐慌心理,为后续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缓解了社区工作者的辛劳,为战疫作出了贡献。获得了浦东新区政府的表扬。
90后队员冯致文和00后队员刘彩霞是社交新媒体的拥趸,工作之余总爱用手机记录下所见所闻。于是他们成立了宣传小分队,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策划剪辑了多个视频,有工作照片集,有助力战疫手指舞,有一日生活记录等。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将苏沪同邦,共同战疫的信心传递给群众。
苏州援沪医疗队总领队倪川明总结到:在抗疫过程中,昆山市中医医院青年突击队能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既用大无畏的精神正视疫情,也能用科学的手段来防止感染来疏导压力。“